首页>福建
来源:东南产经网
发布时间:2024/8/13
浏览:645197
国网福建电力
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生动实践
大力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增效
交出了“绿色赋能”的高分答卷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节能潜力巨大。“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国网福建电力立足能源革命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的定位,以电能替代和能效提升为抓手,助力“清新福建”建设,全面落实能源消费革命理念。
▲厦门远海码头是省内首个港口岸电项目,是全国首个全电动、全自动、零排放码头
电气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因地制宜实施电能替代,创新“一县一特色”电能替代服务,分类施策推动特色项目规模化发展,形成“电制茶、电烤烟、电制建盏、电制陶”等电气化品牌;牵头发布《港口岸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有力填补国内港口岸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领域的标准空白;建成福建省首个“水陆一体”充电设施,助力构建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的内河航运体系,2014年至2023年,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507.3亿千瓦时,终端电气化率提升至35.4%,已超过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助力大众绿色出行,形成“三纵八横”高速公路充电网络、城区3公里充电服务圈,乡镇公共充电设施覆盖率达75%;打造示范引领场站,投运全省首座全液冷充电站,实现1秒1公里的“即充即走”超级补能模式;与石油企业合作建设14座“油电综合能源站”,满足客户多元化补能需求,累计投用公共及专用充电桩4.83万个,全速领跑“电动时代”。
终端用能效率站稳全国前列。率先建成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推广“全渠道、全融合”的“供电+能效”服务,2023年为全省353家重点工业企业和1490家公共机构提供现场能效诊断服务,全面助推工业用户能效提升,促进社会节能降碳。深化“电碳模型”研究应用,服务政府部门碳排分析和企业碳资产管理,向11.7万用户推送能效账单,服务用户开展绿电交易、争取绿色金融。
全力服务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交出了“电力先行”的高分答卷
当前,中国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已形成煤、油、气、核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供应体系。国网福建电力积极发挥平台枢纽作用,以坚强网架和灵活调度手段,有力服务多元电源广泛高效接入,全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电力网架跨越升级。坚持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加快电网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福建电网实现从“传统电力孤网”到“能源互联网”的跃升。建成福建北部向南部新增输电通道,实现省内主网架从500千伏向1000千伏跨越;“全省环网、沿海双廊”500千伏骨干电网更加完善,220千伏变电站布点县域全覆盖,建成福州、厦门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厦门现代智慧配电网示范列入国网公司首批现代智慧配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水口水电站
电源结构跨越升级。10年来,电源装机从4449万千瓦飞速增长到8141万千瓦,同时福建电源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装机、发电量“双过半”迈进,分别达63%、52.9%;已成为东部沿海省份电力绿色发展最好的省份、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消纳率连续10多年保持100%。截止2023年底,水电装机从1288万增长到1606万千瓦;核电装机从327万增长到1166万千瓦,装机占比跃升至全国第1;风电装机从159万增长到762万千瓦,发电时间连续10年居国家电网区域第1;光伏装机从8万增长到875万千瓦,福建纳入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提升试点。
着力推进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
交出了“优质服务”的高分答卷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3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中,无论是电网领域的大国重器,还是新兴产业的前沿科技,能源项目成为获奖“排头兵”。一个个重大项目见证着能源科技的硬核实力,不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彰显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国网福建电力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着力以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撑更优质的服务。
供电质量实现国内领先。智能电网高质量运行,世界上首个采用真双极接线、额定电压和输送容量双双达到国际之最的±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在福建厦门正式投运,为厦门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在国网系统内率先建成主网“全流程、全防误、全顺控”三全体系,首家实现110千伏以上变电站“一键顺控”全覆盖;自主研发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在强台风“杜苏芮”引发的史上最强双重极端天气考验中,实现三天三夜全面完成抢修复电任务,创造防汛抗台风新的“福建速度”。345项核心技术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大奖,大电网安全与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城网供电可靠率从99.774%提升至99.989%,城网电压合格率从99.796%提升至99.997%,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跃升。
营商环境迈向国际一流。全面推广智慧服务,创新实施“阳光办电”,国网公司系统内首批上线“一件事一次办”办电模式,建立“7×24”运作的网上营业厅,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实现“多次往返跑”向“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转变,小微型企业报装实现160千瓦以下“三零”服务,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满足客户用电需求,服务满意率达100%,“深化供电服务领域‘一件事一次办’‘多件事联合办’”典型经验入选国家能源局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建设和电力市场体系构建
交出了“改革发展”的高分答卷
能源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国网福建电力始终以改革破解难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改革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电力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国企改革要求,确保能源体制革命有效落地。
国企改革破局开路。从2001年城乡一体化管理、县供电公司全面由福建电力代管,到2018年全面完成县公司子改分,国网福建电力圆满完成了县级供电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有力促进农网供电可靠率从99.728%提升至99.964%。2018年12月31日圆满完成供水、供气、物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实现电力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化。
电力改革阔步向前。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省份,从2010年试点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到如今一般工商业用户全面入市,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规模逐年扩大,由最初的12家增长至2.2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提升至65%,交易规模由17.93亿千瓦时到如今突破两千亿大关,累计完成交易电量7977亿千万时。不断优化电力市场机制,持续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2023年首次组织中长期分时段交易和电商化零售套餐交易,完成现货长周期双边结算试运行,推动出台需求响应资金支持政策、居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时电价政策;推动建立跨省外送可中断交易机制、常态化开展闽粤联网交易,推动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拓展绿电绿证交易,成交绿电电量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成交绿证22.7万张,同比增长1220%,积极促进绿电消费。
主动构建共享共赢生态
交出了“协同发展”的高分答卷
2024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着力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国网福建电力始终坚持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以产业链协同增长为纽带,以省际电力互联互通建设为关键,不断深化能源开放合作,致力于构建互联共享的能源合作新格局。
产业链“链长”作用充分彰显。充分发挥电网投资带动作用,10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675亿元,拉动材料供应、设备制造、施工设计等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及试验检测基地,拉动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储能、海上风电、电力物联网等产业集群发展,支撑福建创建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助力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成国网首家能源大数据中心,打造能源工业云网福建综合示范,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助力政府决策科学化、行业发展数字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探索“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将数字人民币场景嵌入“电e金服”保证金保险、供应商保理等产品,荣获“2023年供应链金融生态·优秀数字化链主企业”称号。搭建全国首个“供电能力可视化平台”,开放共享电网资源信息,实现可接入容量、管沟资源可视化展示,延伸投资规划布局智能生成,用电办电方便快捷。
▲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
“互联互通”蓝图加速落成。成功投运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闽粤联网工程,10年来累计向外输送清洁电量398.98亿千瓦时,有效缓解华东、华南地区用电紧张局面。开展闽赣联网研究论证,推动闽赣联网工程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作为前期储备项目,开展闽浙第二特高压输电通道研究论证。基本完成与金门、马祖地区的电力联网前期工作,助推两岸能源电力行业交流合作,为两岸电力联网工程凝聚共识。
新征程
对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的五大特征,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目标遵循。这些部署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新要求,既与能源安全新战略一脉相承,又高度契合现代能源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
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厚植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一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破题方向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二是要建好绿色基础设施。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要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是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中国始终坚持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在生产领域,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在生活领域,推动生活方式革命性变革,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成为习惯。四是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是推进“双碳”工作的关键支撑。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重点,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这对能源电力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总的来说,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命题。我们要大力发展风电等优势新能源,不断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注重清洁能源技术的突破与深度应用,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全力推进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
要全力确保安全稳定供应
筑牢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根基
党的二十大把总体国家安全观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加强能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一是要守住民生用能底线。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特别是对近期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要加强监测研判,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确保交通路网、电网安全畅通。二是要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注重水电等优势传统能源与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的多能互补、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三是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4对关系。特别是在现阶段,更要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四是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总的来说,受国际能源局势复杂多变、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高、能源消费需求持续攀升、极端天气灾害频繁出现等多重因素影响,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难度更大挑战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坚守能源保供底线,兼顾能源供应能力与能源需求水平,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提升电网的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和保障能力,实现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要强力挖掘提质增效潜力
激发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能源行业既有要素属性也有产业属性,其效率效益提升能够促进社会用能服务水平提升、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要发挥好能源产业优势,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对于传统能源产业,要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快新能源、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二是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要完善市场化机制建设。尊重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四是要打造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并且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总的来说,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提升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国网福建电力
服务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的五大特征,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目标遵循。这些部署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新要求,既与能源安全新战略一脉相承,又高度契合现代能源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
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
创造性设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先”目标
能源绿色转型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国网福建电力紧抓清洁低碳这一能源转型的方向,提出清洁发展水平领先的建设目标,强调新型电力系统的清洁发展要紧抓供需两侧。供给侧,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立多能互补优化机制,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高占比和充分消纳;需求侧,要以电能替代其他类型的能源消费,打造节能环保、便捷高效的终端消费市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模式。
▲宁德市三都澳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项目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国网福建电力紧抓安全稳定这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底线,提出安全稳定水平领先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刚柔并济、风雨无忧”的电网。供电保障方面,要提升各级电网网架的韧性,能够覆盖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保供需求;数智支撑方面,要增强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水平,实现对外部扰动的快速响应、快速自愈。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意味着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国网福建电力紧抓效率效益这一衡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及经济带动能力的关键,提出效率效益水平领先的建设目标,强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统筹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市场层面,通过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推动绿证市场、碳市场、电力市场有序衔接,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要素层面,通过提升设备总体利用水平及源网荷储互动水平,有效提升能源电力体系全链条的效率,助力提升社会效益。
▲闽粤联网工程助力国网福建电力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
擘画“三大愿景”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福建样板
为实现“三先”目标,国网福建电力立足自身能源禀赋与区位优势,聚焦主网、配网、数字化三大发力点,明确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高能级配电网大平台、闽电数智大生态的愿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福建力量”。
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促进清洁能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国网福建电力提出打造“四方互联”的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促进福建清洁资源消纳外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更宏大的格局服务东部沿海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一是服务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紧跟省内能源规划“强核、扩风”的基本思路,聚焦闽东北、闽南等清洁能源富集区,规划建设汇集站和送出通道,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电化学储能等参与系统调节,支撑东南沿海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二是推进“四方互联”电网建设。完善省内主干网架结构,形成分层分区、适应性强的“四纵三横、沿海双廊”主干网架,加快巩固抵御极端灾害能力,打造电力安全保供的坚强堡垒。加快构建坚强送端电网,推动建设联结长三角、对接粤港澳、辐射华中腹地的跨省跨区联网工程,服务省内海上风电基地、沿海大型核电基地高效送出,推动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
▲国网福建电力打造闽电数智大生态
打造高能级配电网大平台,构建清洁转型和优质服务的坚强末梢网络。国网福建电力提出将配电网升级为具有高能级能量配置功能的枢纽和提供高能级能源服务的平台,着力提升安全保供、灵活接入、智慧运营、优质服务的能力。一是打造高能级能量配置枢纽。建强配电网物理网架,实现配电系统在复杂外部环境下的高可靠供电,全面提升配电网本质安全水平;优化调度体系,支撑多元源荷即插即用、高效聚合,促进多元分散资源优化配置。二是打造高能级能源服务平台。升级配电网二次系统,提升配电网全景感知能力,实现配电网对多源信息要素的高融合承载;完善平台机制,打造统一资源管理、能源交易、智慧运营、商业拓展、生态构建的开放化服务能力,满足多元交易主体高品质服务需求。
打造闽电数智大生态,以更智慧的手段服务能源高质量发展。国网福建电力用好福建作为数字中国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的独特优势,强化数字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全业务、全环节数字化转型,全力满足客户用能需求。一是建设数智电网和企业新形态。以数字化思维为引领,建强基础设施、加固网安防线、赋能业务应用,支撑电网智慧运行、设备精益管理、生态优质服务、经营高效合规,着力建设广泛互联、数据驱动、精益敏捷、开放多元的数智电网和企业新形态。二是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发挥能源产业链“链长”作用,以数智电网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更新换代,营造以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和协同发展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能源产业链协同转型。(文|李益楠 陈晚晴 张雨馨 杜翼 图|陈德钧 严志辉 林翀 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