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执“绿色”之笔 共绘美丽中国
首页>福建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24/3/7 浏览:865986


编者按

2016年,福建、江西、贵州成为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省份;2019年,海南加入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队”。四省基于各自生态优势、特点,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美其美。

近日,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引发全国关注。全国两会期间,福建日报、贵州日报、江西日报、海南日报四省党报联动,连线四省全国人大代表,生动呈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省深学笃行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共谋绿色发展之路,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两会·代表访谈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茂兴: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福建样板”

福建日报记者 朱子微

“厦门筼筜湖的一湾碧水,实实在在见证了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茂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黄茂兴认为,“厦门实践”是福建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省建设蓝图,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福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福建始终牢记嘱托,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答卷:森林覆盖率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水土流失率降至7.5%,莆田木兰溪“五水共治”成为新中国水利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范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入选世界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一系列成果,持续擦亮了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等生”,福建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优等生”成为“示范生”?黄茂兴建议,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重点用能行业节能降碳,并充分挖掘和体现生态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价值,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造福群众。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在黄茂兴看来,这些同样也是福建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应有举措。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谈及当前和今后闽赣黔琼四省的生态文明建设,黄茂兴认为,四省皆承担着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使命,应尽快建立生态文明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加强生态环境技术领域攻关,持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并进一步深化四省的对外合作,加强同国家部委的共建共享,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书写更加美好的绿色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抚州市市长高世文:

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抚州智慧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近年来,抚州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入推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兴市战略,争创江西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先行示范区。”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抚州市市长高世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逐绿前行,既要守护青山长青、绿水长绿、空气长净,也要换来产业长兴、百姓长富。

近年来,抚州市在筑牢生态屏障、完善绿色制度、壮大绿色经济、繁荣绿色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稳定在67.2%、7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居于江西省第一方阵;构建生态产品核算与应用体系,GEP核算应用“九进”(进规划、进市场、进项目、进占补平衡、进补偿、进赔偿、进考核、进审计、进古村落);在全国率先搭建和实体化运营“两山”转化综合性服务平台,2023年完成生态资产权益交易67亿元,生态资产权益类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发放全国首笔“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VEP)+项目贷”;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总数达67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31个,位居江西省第一;全面探索推广“绿宝”碳普惠制,实名认证会员达到170万人,累计碳积分8.4亿,实现核证减排量17.6万吨……一项项务实举措、创新办法将绿意深深地镌刻在这座城市中。

高世文表示,还将加强与福建、贵州、海南等省份及福建泉州、浙江丽水等城市的沟通协作,着重在污染共治、制度共建、产业共兴、生态共美上精准对接、相向发力,共筑长效合作之基、共谋绿色发展之策。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三可:

知行合一绘就美丽贵州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干江东 王瑶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始终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稳居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建设大踏步前进。”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三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森林覆盖率达63%,全省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绿色经济占比达46%左右,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一组组数据成为贵州知行合一书写绿色答卷的生动注脚。

“贵州从筑牢绿色屏障、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等方面发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杨三可说,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从“试验区”到“先行区”,贵州久久为功、奋勇争先,用行动努力呵护着一方山水。

2023年,贵州30余项改革经验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成为继2020年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后,贵州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的又一批改革创新成果。

“贵州将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借鉴‘厦门实践’等好经验好做法,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杨三可表示,贵州与福建、江西、海南同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期盼未来四省能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

让绿水青山有“颜”更有“价”

海南日报记者 张琬茜

早春时节,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茶香弥漫。茶海连绵不绝,芽叶青翠欲滴,采茶人躬身劳作,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的茶青质量怎么样?”“采茶人手够吗?”3月初,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穿梭于茶树间,与茶园经营者交流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坐落于五指山脚下的水满乡,曾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一度发展滞后。后来,当地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充分利用本地海拔高、纬度低、昼夜温差明显等自然优势,着力发展茶产业,打造海南雨林大叶茶等特色茶品牌。

小小的茶叶,托起群众满满的幸福。从一组组数据中足以窥见——2023年,水满乡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茶青收入超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31.59万元,同比增长98.78%,其中,毛纳村、新村村集体收入双双突破百万元。

水满乡还充分利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区位优势,精心举办“雨林+”系列活动,依托黎苗民族文化,讲好雨林故事,探索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态+文旅”发展之路。

日前,五指山市水满乡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张国字号“金名片”的背后,是五指山市水满乡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引领,努力实现既让绿水青山有“颜”值,更让金山银山增“价”值。

林豪期盼着,未来能与福建、江西、贵州等地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平台搭建、政策对话、联合研究、试点示范等合作形式,把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村庄治理、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让良好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共同书写生态含绿量和发展含金量齐增长的新篇章。

【两会·基层连线

厚植绿色家底 描绘生态画卷

福建日报记者 姚雨欣 通讯员 王骥

南平是闽江源头、福建生态屏障,拥有“双世遗”和国家公园两块金字招牌。

“南平全市环境质量持续趋稳向好,空气质量已连续九年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78.89%,居全省第二;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位列全省第一;2023年,南平主要流域水质全省第一,小流域水质全省第二……一份份高质量的生态答卷背后,是南平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南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

目前,南平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南平市谋划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重点打造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串联起30余处优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武夷山“双世遗”为中心的大武夷旅游圈,带动沿线乡村振兴、百姓增收,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红利。

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南平市深化改革创新,大胆先行先试,全面完成45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点改革任务。武夷山国家公园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生态银行”机制、“碳汇+远期回购”融资模式等一批试点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

科研“后浪”激荡马头山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立鸣

2月29日,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雨朦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管理科工程师熊宇在办公室手执对照资料,用解剖镜鉴定前段时间收集的样本种类。

马头山保护区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中段西麓,森林覆盖率高达97.43%,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不乏珍稀物种。2016年,植物学研究生毕业的“85后”青年熊宇来到这里,开展对当地动植物的保护研究工作。

青山巍巍的马头山地理条件复杂,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和栖息环境,但对来这里进行野外作业的科研人员,就很不“友好”了。“山中的落石及塌方、凶猛的野生动物、毒蛇毒虫等,随时都可能对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熊宇介绍,每次出行,至少要两人同行才能进山,且要备足急救药品。

7年多时间,熊宇在马头山保护区先后发现了200余种动植物及真菌新记录种。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在学校时,导师就常教育我们,科研工作要从基层做起,要扎根一线,发挥专业优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尽绵薄之力。”熊宇说。

河清岸绿水安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干江东 王瑶

“这几年河水越来越干净了,环境好了,在河边散步,心情很放松。”只要天气晴好,贵阳市民吴阿姨每天都要到南明河边散步,看到清澈的河水,内心感触颇深。

南明河是贵阳人民的“母亲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南明河生态环境质量曾一度“告急”。

贵阳市按照“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全力推进南明河治理重大工程。

经过多年治理,南明河重现生机,实现从“因水而忧”到“因水而优”。南明河综合治理创造了喀斯特地区流域综合整治的有效经验和多项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地貌下创造并成功实践分段式污水治理思路的城市;全国第一个建设分布式下沉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城市;全国第一个在城市内河治理实践中首次提出并使用浅层好氧生态河道治理技术的城市……

2023年,南明河治理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南明河治理创新实践在全国多个省份推广应用。

“海洋猎人”捕鱼又“捕”垃圾

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春季学期开学首日,海南省海口市的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内,举办了“无塑开学季”活动,邀请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家开展科普讲座,向学生科普塑料书皮危害、“无塑海洋”行动等。

200多公里外,远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的渔民钟强彬,在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转发了“无塑开学季”活动的新闻链接。对于“无塑”的故事,这位渔民大哥并不陌生。

“自从加入‘无塑海洋’行动‘渔船打捞垃圾’项目后,我们出海时就注意顺便将塑料垃圾捞上来。有人对我们说‘你们捞回来的不是垃圾,而是一种思想’。”钟强彬和祖辈一样,靠海吃海,出海捕鱼已有20余年。近几年来,打捞海上浮沉的塑料垃圾,在他的生活中渐成日常。

近年来,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无塑海洋”行动在昌化镇开展全省试点,之后在昌江海尾、咸田渔港、临高黄龙渔港、海口三联渔港推广“渔船打捞垃圾”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海南开展禁塑工作背景下,“无塑海洋”行动备受关注,像钟强彬这样的渔民成为绿色环保“海洋猎人”的越来越多。

  • 福建福州:电力改造 让“城中村”旧貌换新颜
主编邮箱:escien315@163.com
电话:010—6497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