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忠三年磨一剑,丹青淬就《中华妈祖故事》
首页>专题
来源:东南产经网 发布时间:2025/11/21 浏览:69076

木兰溪水潺湲,漫过莆田李耕故里的青石板,将千年文脉润得透亮。案头一盏孤灯前,银发国画家笔锋游走,三年光阴悄然凝作50幅宣纸长卷——《中华妈祖故事》系列国画,把千年海洋文明的潮声锁进墨色,为妈祖文化主题创作劈出新境。

2019年春深,吴文忠在中华妈祖文化"六和理念"的哲思里驻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和谐有序"的内核,恰是当代传承的密钥。此前,他创作的《中华妈祖六和图》系列!已在中国航海博物馆、香港美协、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联合国妈祖文化论坛等重要场域绽放,被机构郑重庋藏。这份肯定,让他初心愈发明澈:要把散落在民间口传、典籍碎片里的妈祖传说,织就成系统可感的艺术长卷,让千年信仰以更鲜活立体的姿态走进当代。

宏愿起于脚踏实地的文化寻根。自号"妈祖文化守夜人"的画家,就此踏上一条跨越山海的路。他探访龙华建华村、榜头紫洋等20余座妈祖宫庙,在缭绕香火中触摸信俗的温度;写生周秀廷遗作壁画作为参考,于笔墨残韵里钩沉古人叙事的智慧;更埋首《天妃显圣录》《敕封天后志》等典籍,从浩繁文字中筛取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火种。幸得仙游陈丰周先生以学者之谨,将每则故事凝练为40-60字诗行——这不是简单压缩,是为画面注入文学魂魄,让"化草救商"的急智、"祷雨济民"的赤诚,皆能在尺幅间呼吸吐纳。

仙游鲤城的画室里,晨光与暮色交替见证着一场静默的艺术突围。吴文忠以莆阳画派李霞、李耕的古典技法为根,却不为临摹所困:他独创"三度空间表现法",草稿阶段勾连故事筋骨,线描时细琢人物神髓——妈祖衣袂飘举处带起风的形,渔夫额角汗珠凝着海的咸;设色更分染出晨昏雾霭的层次,令画面从二维平面跃向三维意境。更见巧思的是"五感入画":《湄洲飞升动九天》中,翻卷云气似可触;《神助郑和下西洋》里,船工呐喊如在耳;《化草救商险礁间》,浪花咸涩漫舌尖。每一笔修改皆是对匠心的叩问——发丝的弧度、殿宇的重檐、神像的衣纹,无不含着"画不惊人死不休"的执念。

这项横跨艺术与学术的工程,凝聚三代人的热忱。郑国荣研究员以《天妃显圣录》为基,重构故事框架内容,将"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现代理念熔铸其中;经多轮专家论证,50个经典故事终成逻辑自洽的体系。2024年8月12日6点53分,当妈祖圣杯在懿明楼显现吉兆,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终得神圣注脚。

展开50幅长卷,郑国荣的跋文如钟磬,杨文海的书法似流泉,绘画、文献、书法在此共生。它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妈祖文化基因的可视化图谱——专家誉其为"当代艺术家献给海洋文明的精神礼赞",更开创非遗"活态化"传承新范式。

此刻,画室里的画卷静静舒展,笔触间流淌的不只是艺术赤诚,更是一个民族对文化根脉的深切守望。三年磨剑,丹青铸魂,这组凝结心血的杰作,终将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让妈祖精神从典籍苏醒,在画卷绽放,于新时代浪潮里,永远照亮中国人的精神航程。(文\陈祖灏 图\吴文忠)

  • 郑州客运段高铁四队:在车厢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主编邮箱:escien315@163.com
电话:010—6497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