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 推动产教城融合发展
首页>福建
来源:东南产经网 发布时间:2020/12/30 浏览:752218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是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今年以来,莆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总书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嘱托,按照城市“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思路,聚焦打通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才资源三大关卡。“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将职业教育摆在‘强产业、兴城市’的大格局中去谋划,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培养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表示,要大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贯通”,推动产教城融合发展,为全方位推动莆田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融合资源力量 夯实职业教育基础

今年6月,莆田专门成立市发展职教集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市长李建辉任双组长,莆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卓晓銮任常务副组长,莆田市副市长陈志强、胡国防任副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职教发展及政策宣传、政策保障、产教融合等4个工作小组,组建市发展职教集聚人才工作专班,负责综合、调研、规划、督查等具体工作。


为了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莆田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 培养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加快构筑创新创业创造高地的意见》,随之配套《关于加快培育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鼓励和促进社会多元举办职业教育实现优质发展的通知(试行)》等文件,列出14大重点任务、56项具体举措,明确系列重点任务清单,架起“1+N”职业教育体系的“四梁八柱”,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

同时,莆田市还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各安排不低于200万元并逐年增长。市、县(区)教育费附加分别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市财政每年单独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职业教育研究院开展职教研究、科技服务、师资培训交流等工作。


据了解,到2022年,该市将引进社会力量举办若干所高等职业院校,新增或整合5—8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到2025年,莆田市中职学位将达6万个、高职学位达5万个(含应用型本科学位1万个),职普比达45:55。全市技能人才达到40万人,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技能大师100人,实现技能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融合产业教学 完善多元办学体系

职业教育是民生,更是发展。在莆田,产教深度融合,首先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多元办学开始。


今年9月,460名新生进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报到。学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办学,于今年秋季新增计算机应用及数字媒体2个专业。他们是第一批“幸运儿”,前两年在湄职校上课,第三年择优到东软集团实习。

据悉,莆田市政府紧扣“343”重点产业发展及弥补职教办学短板要求,先后接洽东软教育科技、四川希望教育及阳光教育等9家国内知名办学机构和企业洽谈投资兴办职业院校事宜,并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签订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合作办学、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技能培训等项目全面落地。同时,还邀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原会长王佐书一行实地察看职业院校建设情况,建立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态化交流机制;积极对接福建省教育厅、发改委,争取将拟筹建的高职院校列入省“十四五”高校布局规划……


多元化办学,体现在打通校企。莆田市发展职教集聚人才专班常务副主任林荣斌介绍,近两年,莆田市聚焦培育三棵树、华峰实业、华佳彩、佳通轮胎等8家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比如,依托三棵树涂料股份公司成立绿色涂装学院,培养建筑施工及家装服务技能人才;依托华峰华锦集团成立华峰学院,打造国内优秀的纺织高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依托新工科产业学院,开设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5个专业,与华为、腾讯、中软国际等10余家企业合作,今年新争取招生指标2000名,使得在院学生数达4500人。

据介绍,莆田市现已基本形成现代学徒制、二元制、订单班、冠名班、委培班和共建产业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实训基地等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形式。其中,企业冠名班56个,学生已逾3000人。9月,福建省第二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公布,21家企业上榜,其中莆田市6家企业入选,上榜数量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此外,今年莆田有6个学校的11个专业被列入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融合产业人才 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目前,莆田市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生11177人;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其中技工学校2所(1所民办),全日制在校生22760人。“今年上半年,莆田市普工/技工类岗位需求数和求职人数增长成正比,且求人倍率高达4.83,凸显全市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甚大。”莆田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主任林峰说。

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和人才需求实际,莆田完善政策引才,及时出台《关于支持“双招双引”的十条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打通人才引进关卡。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对诺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5000万元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自主认定四类人才指标;对留莆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分别予以相应生活补助补贴。


同时,建立“343”产业人才库,吸纳2358名高层次人才;成立“343”重点产业政策研究小组,成立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和人才发展基金会,首批吸纳340名来自工艺美术、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行业精英;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在岗、脱产培训,推进农民工“春潮行动”等专项培训,每年补贴性培训超2万人次。在创新机制育才方面,完善“师带徒”制度,支持高技能人才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定向委培工程,依托莆田学院、湄职院等开展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定量定标中高职学位扩招。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市还支持企业设立“首席技师”岗位,每年遴选30名“首席技师”,管理期2年内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津贴;完善人才评价制度,遴选“工匠之星”纳入“壶兰英才”管理;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梳理盘活人才公寓270多套,投资2亿多元在市中心建设1.7万平方米人才周转房,出让两批绶溪里人才房,为人才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融合产业城市 构筑创新创业创造高地

以创新创业创造新驱动引领城市发展,激发城市活力、增添城市动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构筑创新创业创造高地。莆田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推进“自己批网上办”等改革措施,99%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加强创新创业项目启动资金扶持,扶持对象由大学生扩大到未就业青年,贴息贷款分别提高到30万元、20万元,2020年已发放贷款319.8万元。

据介绍,莆田将职业教育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的绩效考评,并出台落实企业减负、金融扶持、稳岗就业等方面财税政策,在全省率先推出存量贷款余额利率减免优惠政策,对2020年底前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同时,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据悉,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创业创新示范中心1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市级众创空间10家。


强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依托北理工东南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莆田分中心、中电(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平台,加强众创成果与市场有效对接。目前,莆田市有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1家、60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7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60个。

当前,职业教育既有良好机遇,也有广阔舞台。莆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卓晓銮说:“莆田正在积极推进职教改革的创新探索,包括在全省率先出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奖励方案,设立市县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畅通学生中高职乃至本科衔接培养渠道、融资对接联动等措施,进一步破除机制障碍。”(记者 林朝曦)

  • 福建福州:电力改造 让“城中村”旧貌换新颜
主编邮箱:escien315@163.com
电话:010—64979998